【时讯】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本篇文章5935字,读完约15分钟
作者:陈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任高级顾问,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样了? 老年人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很难带走,老师们也认为他们教的孩子一次也不如一次。
但是,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你认为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吗?
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烦恼,但我们没有深入理解。 时代变了,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变了,以下这个文案作者深入探讨了90后和00后人们的成长轨迹和心理状态。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说,教育不是为了给人谋生,而是为了给人创造生活。 希望老师们和家长们读完后,能跟着孩子的脚步,一起进步。
现在家庭教育的难度在哪里? 我们的教育中悖论和问题太多了。
父母,我先问个问题,你认识现在的孩子吗?
我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 因为近二十年来,我大致接触了8000个家庭的榜样。
今天的孩子怎么了? 今天的孩子是谁? 我们必须本质上把握。 如果我们不能本质把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会成为主意。
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不一样了。
你为什么这么说? 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你还记得这个事件老了吗? 在中国这个国家里,取缔粮票意味着什么? 我们吃饭也不担心。
一个民族吃饭不担心的时候,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担心的时候,我们会担心什么呢? 我们的需求开始改变了。 人的需求不同,父母孩子的需求不同,社会的人的需求不同,人的社会需求不同。
看看1993年以后人的基本特征。 首先,他们是一间公寓的独生子。
公寓里的独生子女感觉怎么样的人生? 你可以去看看。 到了春天,买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养它,很好吃。 看看两周后小鸡是否死了。 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孤独有那些麻烦吗?
一、人孤独,无缘无故伤心,无缘无故流泪。 二、人一旦孤独,思考能力就会非常强,所以麻烦来了,既不想吃也不想穿,他太早就成为了终极问题,最高哲学的问题,“我有什么意思? ”。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都在那里发呆,你不知道他的小脑子里在想什么。
人有这样的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 所以我们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才能有方向。
第一
今天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感情负担
一想起我们的童年,大部分人都住在很多孩子的家庭里,父母不太关心某个孩子。
但是现在的孩子怎么样?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的体验给了他最好的东西。
那么六个人爱孩子,能感受到这孩子的心情吗? 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你知道他心中的痛苦吗?
其实人有本能,只要有人对自己好,他就会报恩。 我四岁的孩子告诉奶奶。 奶奶,我长大后赚钱花在你身上是因为奶奶觉得他很亲切。
但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清楚了,他报答不了这份恩,为什么? 这些大人不来还他的钱,他们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学。
但是,名牌大学在中国只有这么多。 为什么你家的孩子要去?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来找我商量。 他们的症状都一样。 高三以后不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是否想考大学吗? 他回答,想,还得考试。
那么,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很焦虑
我只有一句话他们能流泪。 “你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而且你会觉得对不起你的父母。 他们对你很好啊。 ”。
孩子们一听到眼泪就往下滴。
孩子们很可怜。
我告诉了这些孩子。 “谁让你父母的幸福对你负责?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身体对另一个幸福负责。 比如两个人恋爱,一个男人对女性说“结婚吧,我会给你一生的幸福吧”,结果不到三天就闹起来了。 孩子们,记住幸福是自己主观的人生体验。 ’”
一位母亲抚养了博士的儿子。 我在这个博士之后成为了外交官。 每个人都羡慕这位母亲,我们看她在做什么吗? 我每天吃抗抑郁药。
另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是普通的工人,但我们看到这位妈妈每天都很高兴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 父母们告诉孩子不要背负这个重担,只有轻装前进,这才能给孩子正能量。
我说好心话,我们带孩子来这个世界,记住,如果你不是他来,他不一定会选择你,你是片面的选择。
我和儿子经常说:“儿子,我们父子,彼此不讨厌,你不讨厌我。 我不讨厌你。 ”。
孩子没有这样的重担,他可以轻装前进,他没有考试的焦虑。 现在我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在考试前焦虑? 没有达到应该有学习成绩的目标呢。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 这是显性的,隐性的东西孩子们整天和焦虑高危的人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想想看。 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面对不安的人们,所有人都要给孩子拉橡胶,老师必须在学校继续考试、学习。 孩子回家了,父母也强调考试、学习,所以那个孩子可能结束了。
和焦虑的人在一起,就会筋疲力尽,世界上没有我们孩子面临的压力。
美国的学校不报考吗? 考试也好,人的学习任务也好,但是人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我们这样的心理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了,不坚强。
第二。
今天的孩子对发言权的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发言权的要求非常高。 这绝对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
独生子女政策有很多弊端,但有时也认为会推进民主化进程。 为什么呢?
首先,人类的环境不同。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说“大人的话,不要插嘴”。 我认为这是启典的义。
现在孩子的生活就是这样。 他家里没有兄弟姐妹。 直接和大人对话。 为什么你说话我也不会说?
相反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继承了老规矩。
我们经常看到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骂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说:“说得很好。 该说话了吧? 我可以进教室吗? ’他根本不听你的。 为什么?
你不知道他的发言权要求很高,所以你没有和他进行平等的对话。
这就是我们单位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社长找我,他说他有有名的大学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会议中负责记录,社长发了言,实习生说“我也说”,社长说“怎么轮到你了? ”。 他说:“你为什么不能说? 我也知道啊! ’于是这个老总就不擅长了。
我告诉他,你必须理解他们的发言权要求很高。 如果你不让他有说话的可能性,他就去网上说话,你阻止不了他。
所以,想想看。 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是怎么进步的呢?
这是我们对几千年文化的挑战,你必须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如何联系起来,把它联系起来,孩子才能不受他上一代人的压制而顺利过渡,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三个
今天的孩子知识面很广
在这里的老师不要生气。 现在的孩子不一定来你这里接受知识。 很多课程都有光盘。 他可以买CD自己看。 而且,名士会说话。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和我们小时候不同,如果家里没有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
不要指望你也能成为这样的老师。 或者,可能得不到这样的老师的心情。
老师不理解那个会给学生带来打击,否定现在的学生比不上过去的学生。 其实这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上海也有中学生的时候走了地球一半的孩子。
老师在教室里谈论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去过吗? ”。
那么,这本书怎么教? 我说的都很现实,教育只有比较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将来的学生。
第四个
今天的孩子们都很善良
我们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说他的孩子有那样的缺点,但有些孩子很善良。 这是中国的希望。
理由如下。 你在路上。 但是一看到乞丐,孩子的脚就有点走不动了。 他想尽可能晚地让母亲,实际上让母亲把钱捐给这个乞丐。
孩子很善良。 理由是他有爱。 他是在爱中长大的。 他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长大。 这样的人一定很善良,有爱。
爱不是从空洞里来风,爱是有条件的。 现在的孩子有基础条件,他很体贴,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 所以他的道德评价水平比我们这一代高得多。
因为两代人的道德水平因人而异。
所以我觉得很有自信。 后面的年轻人会变得更好。 他们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 这一代的孩子们有希望。 我们父母永远不要背叛他们。 他们都是好孩子。
第五个
今天城市的孩子真实感非常弱
今天都市孩子的真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都被替代了所有的现实事务,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但我们学校也为孩子提供了解决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习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生活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真实感很弱。 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到真实感,在现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现在的中学生玩“花样滑冰”,人数的大致比例是1/4。 你会得到什么? 所谓“手办”,是以日本动画为模板制作的哪个人偶?
他一个人在和这些娃娃玩,有时娃娃有点色情,男孩玩的话他会爱上这个娃娃,然后在虚拟世界里恶作剧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这个娃娃就像活人,最后他反而在现实世界中有虚拟感。 两个人在网上谈话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但什么也没说。 结果,“在网上说话吧。 再见”。 我在网上说了。
在一个场景中,有几个4或5岁的孩子,他们在没有大人的房间里。 我们从常识上看,这个房间一定是翻天覆地,地面被水复盖,乱七八糟。
但是现实中,这个房间的门一打开,就很安静,每个孩子都很安静,比养老院还安静。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不怕死,两个人不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过什么样的艰苦日子,他会告诉你的。 “不可能。 到了那天我会死的吧。 ”。
人死了都不怕什么? 我们怎么教育呢?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我们现在想想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孩子们真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样的帮助。 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应该做这些事。
一个高中生告诉我,学校邀请了老战争时代的老军人告诉他们。 “我们的战争时代这么艰苦,你们至今充满头脑资产阶级思想,每天都想穿品牌。 ”。
那个高中生问:“爷爷,你们的革命不是为我们穿品牌,是为了什么? ”。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的应该动脑筋。 孩子缺什么? 你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要把他培养成健康的人,而不是教什么。 否则,没有真实感的人,后来他的人格有问题。
有一次,初中高中的学生拿着手机给我看的时候,我吃惊地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
你玩什么? 人割自己,很有趣吗? 你怎么理解这样的行为? 这就是缺乏真实感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很遗憾,我们教育家完全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提高了还是下降了,但成绩下降有很多因素。
我们一定要理解我们的孩子。 这些是他心中的一点痛苦。
第六个
今天的孩子对个人化生活的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另一个特征。 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说“你是大海的水滴,你是沙漠的沙子”。 现在的孩子说:“我来了。 雁留下了声音。 请不要知道我来了。 ”。 他必须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 你设计了让他看到个性的平台吗? 我们班提供班会的课吗?
有个孩子来找我,他无论如何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制服一到门口就脱,结果教头告诉他不剪头发就不来。
之后,我给他的班主任打了电话,说:“你知道吗? 这孩子的动画知识,我也不适合他的小学生。 你把班会的课给他,给他看做的ppt,我相信他以后会变的。 ”。
这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另一个特征。
那么,如果你压制他,他就会抗争。 抗争的道路做法不同,有些孩子和你战斗,我们叫反抗。
为什么相反? 相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成长。
相反有“强硬”的形式。 东他说一定要说西,你好好学习考高中,他说要给你考职业学校。
那么“硬抗”有点好,“软抗”很麻烦。
教师和父母“强大不可估量”、“无法克服”,孩子反抗的能量处理转移到内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频发。
大家都观察到,我们培养孩子的健康很重要,所以为了充分满足他的个性表现,我们学校的德育活动必须有这样的意识。
第七个
今天的孩子住在“第三筐”
最后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活在“第三个笼子”里。
如果我们假设老鼠在笼子里,把门放在笼子外。 如果老鼠不小心踩到了这扇门,门打开后食物就会进来。 这只老鼠一踩,食物就进来,一踩,食物就进来,老鼠怎么办? 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话,老鼠踩,电击,踩,电击,用老鼠的智力怎么办? 不踩。
如果“第三只笼子”设计得像我们一样,踩它的是食物,再踩的是电击,老鼠不知道该踩还是踩,这只老鼠在里面纠缠着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像食物一样对他很好。 但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就像老鼠一样在第三筐里。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不说出口,心里都这么想。
各行各业,能成功的都有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会输的人,输了就再来,最后赢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你让他成功了,不要让他输,家长们孩子回家第一个问的是:“宝宝,今天需要多少五角星? ”。 “一个。 ”“小明得到了多少? ”“两个。 ”“明天超过他,我想要三个人。 ”。
我想问那里的幼儿园家长们,你和儿子下棋他会输吗? 他会输吗? 十个九个孩子不会输,有些孩子会下象棋打母亲的头,他输了就赶时间。
会怎么样呢? 你想让他成功,但他不成功的质量,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个质量,他不是第三笼老鼠吗?
另外,我们全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看到数学问题、物理问题而战斗。
学习奥数时无论多么难的主题都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的意志力、控制力很强,但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来自哪里吗?
上海,父母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中学,高中一直是好学校,高中结束后,给孩子找什么专业的大学运用关系找到工作,就业后,差不多了,给孩子买房子,给朋友介绍她。
你要控制他的一生,他必须有面对困难的自控力。 也是这个悖论。 这个身体在第三筐里是哪里?
其实他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确定,但也有期待过高的家庭。 这不行。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你不要把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身体就会崩溃。
实际上要求高的只有自己,别人做不到。 孩子很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但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想想看。 他不是纠缠死了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觉。
以上是我今天想说的。 读了这个复印件的父母和老师能再次知道这一代人到底需要什么吗?
当然,有了这个时代独生子女的利益,环境给你带来的微小变化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注意。
本文从新华网、中国教育网综合选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心理专家陈默:中国的孩子变了,但老师和家长还没有跟上。”
标题:【时讯】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