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编程从娃娃抓起?你可能让孩子玩了一种逻辑训练游戏
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一路飙升的儿童编程,似乎也在逐渐进入雷区。
数字/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个少儿编程品牌如雷贯耳,联系不到老师,网络教学暂停。上海办公室几乎已经搬到了空,现场一片混乱。虽然负责人说有公司已经确认要收购,争取下周复课。但是停课已经两个星期了,没有复课的迹象。
四年前,儿童编程在中国萌芽。直到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逐步开展国家智能教育工程,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程序设计教育。随后,北京、南京、广州等教育发展比较先进的城市也相继将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特长和浓厚兴趣纳入中考专业项目,让所谓的“儿童编程”上了政策快车。从百度指数数据来看,2016年之前,“少儿节目”整体搜索指数仅徘徊在100左右,到2018年4月,指数一度达到2934,比之前高出约30倍。
在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儿童编程”的时候,资本的助推和相关培训机构的大张旗鼓,让“编程从娃娃做起”的焦虑扑面而来。为了“防止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趋之若鹜。据蓝鲸教育不完全统计,2018年编程轨道融资案例约36个,融资金额较2017年增长89.47%。2019年,截至11月中旬,规划轨道共完成20个融资项目,与2017年水平基本持平。
从迅速崛起到市场显示出一些“冷静”,只用了两年时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升学的诱惑,培训机构的推广,父母不失起跑线的优良传统,让孩子的编程“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上,他们并不以培养学生成为程序员为目的开展项目,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无论是玩视频还是线下老师带领的游戏,很多孩子都很困惑,老师没有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僵化。很多家长说“老师觉得不专业,没耐心”。说白了,“儿童编程”只是资本创造的一种营销理念。无论是面向孩子的编程还是机器人编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逻辑训练游戏,和之前流行的数学思维训练没有太大区别。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个原本小众的需求变成了刚好需要的,把内涵、情感甚至信仰赋予一个原本平淡的东西,其实是指出了儿童节目等非刚好需要的产品存在过度营销。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准确地描述了该团体的确证性偏见。“群众从来没有渴求过真理,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如果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儿童节目借助资本,不断放大父母的情感焦虑,把非刚需描述为刚需,实现了从焦虑营销到恐惧营销的转变。
其实乍一看,市场潜力巨大,但后劲明显。很难跳出这个规律,无论是英语轨迹,数学思维轨迹,还是有雷电趋势的儿童编程轨迹。疯狂营销和资本加持只是一种“虚假繁荣”。没有内容的支撑,没有老师的完善,行业的发展很可能陷入虎头蛇尾的状态。
特别是对于孩子的编程,教师不仅要有幼师或初级小学教师管理孩子的能力,还要对编程有深刻的理解,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刚性的需求,对于已经“吹大”资本的相关机构来说,显然是不具备的。
基础教育不是资本的游乐场。不尊重基础教育法,很难成为风气。当资本积累收获后,剩下的就只有鸡毛了。野蛮成长的流量红利耗尽,部分家长变得更加理性,教师弱,课程吸引力弱,必然衰落。
(人民时报评论网专栏作家陆
标题:(观点)编程从娃娃抓起?你可能让孩子玩了一种逻辑训练游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