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自力:解答构建新发展格局“三问”
本篇文章4406字,读完约11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新的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提出的。这是重塑中国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词汇”。“为什么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构建什么样的新的发展模式”、“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为什么要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方兴未艾,立足国内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势在必行。自从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技创新及其相关的工业革命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几个阶段。现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围绕智能技术和智能产业主导力量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谁能抓住第一个机会,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因此,中国应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改造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这不仅符合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全球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
第二,经济全球化正处于十字路口,重塑经济全球化新势力势在必行。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这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全球化达到高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近年来,反全球化出现,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掀起波澜,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面对反全球化的浑浊,中国必须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在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能,稳定全球经济周期,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开放、包容、平衡、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疫情严重冲击和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势在必行。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肺炎加速了世界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非经济因素的冲击,世界已经进入动荡的变革时期。一些国家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实现经济复苏为借口,提出制造业本土化的战略诉求,并由政府提供经济补偿,帮助制造业回归,而一些国家则利用极端压力打压其他国家,这些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全面推动恢复工作和生产,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中国努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积极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推动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在疫情阴霾下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为世界共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第四,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调整势在必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充分利用低要素价格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优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这条发展道路越来越窄。跟踪模仿技术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发展的要素禀赋,市场和资源并重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中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客观上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构建以平滑国民经济周期为主的新的发展模式。
建立什么样的新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化,内容丰富。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新的发展模式注入强大动力。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最根本的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机遇,打造创新动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国家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成为重要科技领域的领导者,成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先锋,为国内流通的顺利流通和国内国际双流通的相互促进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建立现代经济体系,让实体经济变得更强更好。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必须吸取西方国家去工业化的教训,着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使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促进制造业的优质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现代供应链和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形成新的动能;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提高国际水平为目标;要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用智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努力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三,完善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交换和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要畅通国内流通,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国内流通体系。要努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供应质量,激活流通源头;必须创造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法治和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为刺激投资和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组织创新,探索线上线下交易新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高商业组织运营效率;要大力推进商品电子流通和商品交易,努力完善物流体系、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简化监管程序,提高监管效率;要提高市场监管队伍的素质,优化监管手段,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第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内需,必须增加居民收入。要加快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社会公平正义、全民共同富裕。为此,要重点保护劳动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完善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确定报酬的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鼓励努力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度收入,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带动作用。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推进新的发展模式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型市场的优势,着力提高消费质量,加快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带动作用。为此,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特别是鼓励文化、健身等消费,大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要建立良性稳定的消费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当前,构建新的发展模式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做好战略规划,在关键点上取得良好进展。
第一,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归根结底,新的发展模式取决于市场主体。通过改革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努力激发市场活力是我们的基础工作。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大雁”,是重点地区的“压舱石”。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控制能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好打造长板、补短板、扬长避短等工作。在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大胆推进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实现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公平配置。
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促进供给体系和需求结构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关键是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在更高层次上平衡供给体系和需求结构。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坚持综合政策,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环保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为加快形成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尤为重要。
第三,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创新。中国在几十年内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历经数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世界上门类最全、配套设施最全的最大制造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要高度重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努力提高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为此,要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主导地位,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标杆,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节能环保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大规模突破,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引导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强调以国内流通为主体,永不关门经营,而是通过发挥国内需求潜力,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接轨,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实现更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和反全球化的上升趋势,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可能终结经济全球化。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趋势,长期趋势是国家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利。我们要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中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举措,强调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更高层次上构建新的开放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模式的重要一步,中国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通过自身开放促进世界各国相互开放、共同开放,与世界经济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教育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何教授)
(责任:臧亚蒙)
标题:(评论)何自力:解答构建新发展格局“三问”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