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的粮食“够吃”吗?用数据回答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农民正在晾晒收获的玉米
事实相符率100%,
大米和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需求
△7月15日,在中储粮新港直属仓库,工作人员检查了方平仓库仓库的温湿度计
国家储备粮是国家委托粮食部门专门建立的为应对饥荒而准备的储备粮。国家储备粮需要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户记录、数量、质量、品种和位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动用。但根据不同品种的保存期,要及时轮换,以便随时保存更新。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棉油的经营管理,执行国家下达的粮棉油收购、销售、储存等监管任务,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下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据中储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储粮集团实行集团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直属仓库“三级结构、两级法人”的垂直管理体制。现有23家分公司和7家子公司,总储存能力近1亿吨。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中储粮集团就实现了对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全覆盖智能化管理,拥有8万多个监测探头和400万个粮情传感器,不断监测中央储备粮库存的粮情变化,构成全球储粮行业最大的物联网。
“2019年,国家组织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清查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家’。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油账户一致率为100%,质量符合率和适宜储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中央储备棉花账户,保持100%的一致率,质量总体良好。”中国储备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的粮食库存主要分为三类: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大宗商品库存。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住底线、稳定预期、确保安全的“压舱石”。此外,有些农民保留谷物,通常不计入库存范围。
国家粮食局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中央储备规模稳步丰富的同时,销售区域成为重点,地方储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根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按照保证生产区3个月、销售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标准,批准下达了地方储备规模计划。各地按时完成了增加储备的任务,部分省份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增加了部分规模。
“同时,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暂储等政策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粮食库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投放市场;加上各粮食企业的商品库存,中国粮食总库存继续运行在较高水平,库存消耗率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大米和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需求。”负责人说。
随着储备规模的不断丰富,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储备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紧急救援一方面保障了军粮供给,一方面在市场波动中维持了粮价的稳定。中国建立了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目前国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成品粮日加工能力超百万吨;全国共有食品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依托完善的粮油配送供应网络,米面油可以快速投放终端消费市场;全国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基本覆盖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能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2440个县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
粮食生产“稳定”,
今年的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了0.9%
△储粮质量检验人员展示食品卫生指标检测过程
除了粮食储备保障能力能够满足需求之外,中国的粮食稳定也有着比较好的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洪灾造成全国农作物603.26万公顷,其中损失114.08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
对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有一条规定,就是洪水之年,就是丰收之年。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丰水年水资源保障条件较好。通过各种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管理,并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不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据了解,中国有800多个圩田(低洼地区的防水和田间保护堤),其中一些是在洪水前收割的,而另一些是在洪水前没有收割的。江西已收割约三分之一;安徽收获多,因为相对影响较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佟志辉表示,洪灾发生后,各地开展了许多农业救灾工作,并通过补种和田间管理努力将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粮食安全风险管理也将是跨年度管理,如果有影响,将通过跨年度管理消除。
根据国家粮食局8月12日晚间发布的数据,需要澄清的是,是收购量的减少,而不是与粮食安全相关的产出。虽然采集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大致相当于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
“这里的购买金额是指保单准备金,不等于市场上的总购买金额。而且总购买量不等于产量。今年政策收储进展缓慢与农民不愿意出售有关,市场主体大量购买刺激了农民不愿意出售。今年我夏粮丰收,粮食安全状况没有改变。”童志辉分析道。
从粮食产量来看,正如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傅8月13日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的那样,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粮食库存相对充足。今年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总的来说,近几年农业投入逐渐增加,粮食稳定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保持全年粮食价格稳定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最近很多产粮大省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复杂多变的夏粮生产条件和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量750.75亿斤,比上年增加1.6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750.63亿斤,比上年增长0.3%,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据山西省7月2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夏粮生产期间,小麦主产区气候条件普遍良好,旱地小麦生长好于正常。在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量稳步增长。全省夏粮总产量236.8万吨,增长4.0%。
“目前,全省粮食储存能力达到4170万吨,流通熏蒸、粮食监控、机械通风等储粮新技术的储存能力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70.8%、62.2%和50%。”8月1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肩负食品安全责任,做大做强食品行业”的情况。
毫无疑问,“稳定的粮食生产”已经成为上半年中国农业经济运行的一大特征。
然后
肖鑫带大家去了解国家储备粮的“家”
看看被誉为“大国粮仓”守护者的中储粮集团
如何用绿色技术储存粮食
让储粮保质、降耗、降耗、增效
认识到食物“永远储存,永远新鲜”
ⅹⅹⅵ
在谷物从田地到餐桌的过程中,
生产、流通、储存和加工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损失和浪费
中国储备粮一直致力于
为人民提供绿色、优质、可靠的粮食来源
为了避免食物在储存过程中丢失,
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在储粮中的应用
绿色技术在储粮中的作用是什么
2017
新增2500万吨绿色储粮,如内循环温控、空温控、氮气氛控制、轴封等
2018
继续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在全系统新增绿色储粮2148万吨,包括内循环温控、粮面封顶、空温控、氮气氛控制、薄膜密封等。
2019
新增绿色回收技术1618万吨用于储粮
中国储备粮建立前,中央储备粮的适当储存率不超过60%
迅速增加并稳定在95%以上
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8%以上
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每个储存周期减少粮食损失150万吨以上
相当于一季产出300万亩良田
有效发挥“无形沃土”的作用
中国储粮采用了哪些储粮技术
宏观调控是合理的
有储备粮食的措施
粮仓管理强
让人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让人民在生活中有个底
让人民健康,行为端正
—— /结束/ ————
标题:(评论)我们的粮食“够吃”吗?用数据回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