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数据时代侵犯隐私权事件频发!别怕,民法典为你撑腰
本篇文章1366字,读完约3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陈郁
一个私企老板在厕所装了摄像头,然后看哪个工人在厕所“混日子”。一名工人发现后,将他的老板告上了法庭。因为民法典规定,老板不仅要取下摄像头,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侵犯了隐私权。
今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由7节组成,1260条,10万字以上,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篇幅最大、篇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民法典的普及。《民法典》要实施好,就要带到群众中去。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会长王黎明近日为法警做了题为“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亮点、特点及适用”的讲座。他在演讲中总结说,《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高技术、大数据时代科技爆炸和进步带来的时代问题。
人格权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独立编也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最大亮点。
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使用了许多条款,规定了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
参与编纂《民法典》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隐私权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权利,就像在街上穿外套一样,可以维护人的尊严。
在2009年12月审议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中,我国第一次在民事权益中明确规定了隐私权,但没有规定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民法典》从什么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什么两个方面对隐私权进行了规定。特别是在“隐私权包括什么”部分,提到“隐私是自然人在私人生活中比较安静,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私人房间/房间、私人活动、私人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被泄露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依据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民法典将包括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如“行踪信息”和“电子邮件地址”,纳入个人信息保护范围,以遏制上述问题的蔓延。
鉴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个人信息造成的侵害,《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获取并保障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或者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法学院院长王毅解释说,有时候泄露个人信息达不到刑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通过民法寻求救济相当于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四次民法典的起草,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完成。
杨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法典》的七个部分表面上看似零散,但实际上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一条红线或一条主线是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总则采用提取共同事由的方法,确定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的基本规则。在分则中,财产权、契约权、人格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围绕这五项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最后一版,第七版,是侵权责任版,保护前几版确认的所有权利。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个人都是整个国家。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死、衣食住行都与民法息息相关,也与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宋慈(实习),于越
审计:朱莉
期末复习:冷文生
标题:(评论)大数据时代侵犯隐私权事件频发!别怕,民法典为你撑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