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民网评:“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围绕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围绕“十四·五”期间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指明了“四个面向”的科技创新方向,希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
科技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与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四通八达的高铁,跨海的港珠澳大桥,蓄势待发的北京大兴机场,都是掀大国创新高地的奇迹工程;天眼探索空、神舟天妃、墨子传信、北斗联网、超级计算与爆发...一个个科技突破领先世界,见证从“赶超”到“并驾齐驱”甚至“领先”的转变。在新冠肺炎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预防控制等许多重要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保障了人民的健康,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科技解决方案,更需要增强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在国内,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新的发展模式,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从国际形势来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主要国家正在寻求科技创新的突破,抓住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规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尤其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历史赋予科技创新的重任。
科技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创新发展的高度和厚度。要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关键是要着眼于原有的创新能力,争取从0到1实现更多的突破。近年来,美国不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凸显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痛点、原有创新能力不足的不足。只有掌握自己手中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安全。但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提前的战略部署,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基础研究,更离不开攻坚的艰苦努力。
要进军科技的广度和深度,就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果离不开精神支撑。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南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树立了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在新形势下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能忘记初衷,牢记使命,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要树立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理论、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的雄心,产生更多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为科学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使科技创新不断涌现。
"中流击水,兴奋者入."不久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的排名近年来迅速上升,今年保持在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以更有力的行动肩负历史责任,以不屈不挠的意志攀登科学高峰,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将能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标题:(评论)人民网评:“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