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学习明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本篇文章3291字,读完约8分钟
“开创中国文化的新辉煌”是习近平《关于治国平天下的讲话》第三卷的重要主题,突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关于治国平天下的讲话》第三卷,对于我们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力量
文化使国家繁荣,民族强大。习近平《关于治国平天下的讲话》第三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不开一个灵魂”一文指出,要理解中华民族从崛起、富强到强大的伟大飞跃,就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变迁所蕴含的内在逻辑,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优势。爱国主义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要把握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必须深入挖掘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中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人才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实践中要通过长效机制进行激励和正确选择。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常态,而且要在制度建设上产生长远影响,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坚持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紧密团结的精神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年的文明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充满激情和进步的革命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
源于人民、为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立场和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繁荣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爱人民”,再到“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均等化”。人民在文化繁荣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丰硕成果,这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在2020-2035年的第一阶段目标中,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民族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深入”的要求;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阶段,有“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要求。“自信人生二百年,三千里水锤。”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要我们相信我们走的是正确的道路和主要的道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为我们的基础和成功而努力,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这条道路终将通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彼岸!
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积极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摒弃“尊外国”、“以外国为美”、“唯外国而从”的心态。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中国的智慧和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为世界文明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也是维护文化安全、制定长远规划的基础。
铸造先进文化的新辉煌
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不要忘了原创,还要吸收国外,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弘扬革命文化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虚心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化,讲求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择善择善,秉持美之美,共享美与美,积极吸收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始终坚持中国,面向世界;把握发展大趋势,顺应时代潮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流动,让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得到充分展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得越来越宽。
用文学教育人。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的问题和未来的问题》是鼓舞人心的;“张百龄问题”和“钱学森问题”既是教育的痛,也是民众的期待和现实的期待。国家的强大是因为人,人才是学出来的。面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也需要在危机中培育新的机遇,在变化中创造新的局面,用辩证统一的思维看待和应对挑战和机遇,将政治与学术理性、价值与知识、建构与批判、理论与实践、主导与主体性、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基础扎实、意志坚定、追求卓越、立志献身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新时期新人。 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勇于奋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创新动能来自精神文化的力量。教育和培养好下一代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
推出大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思、投射和思考。文化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人民。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弄清谁创作谁代言的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雅俗共赏、利益平等、扬弃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书写伟大的时代,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力作。艺术以人们喜欢听到和听到的方式贴近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创作要用文化来描述人民,表达人民的愿望、感情和愿望;用文化教育人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以文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打开财源”;以文化为便利,把文化设施和活动送回家,展现信仰和崇高之美,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文化发展深入人心和人民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养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要“形成于中间”、“源于外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我们的目标。追求高质量发展,既要满足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需求,又要满足人民思想文化提升需求,增强信心,凝聚人心,温暖人心,建设团结。坚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和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古为今用,辩证选择,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中国文化展现永恒的时代魅力和风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文学作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示范和示范的培养和培育功能,提供系统的思想、文化、制度和物质支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人们的危机感和情感认同感,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
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推广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来适应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魅力文化应该超越时代空,超越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国家,面向世界。当代中国的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亿万人民摆脱了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的绿色植被面积为全球植被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等。一系列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成功的。我们正在加强提炼和解读,精心构建外部话语体系,并通过国际交流和传播的各个方面运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和公信力,积极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故事、中国人民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塑造中国向世界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大国形象。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标题:(评论)【学习明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