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资本市场三方面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我们的记者吴晓彤
9月2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会议指出,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层次流通中的独特作用,帮助形成“双流通”的发展新格局。
市场参与者认为,资本市场对“双流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开放是必要和可行的,这对扩大股权融资规模、保持中外金融领域的密切联系、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帮助发展“双循环”
会议认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完善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增强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层次流通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流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度试点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说。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表示,资本市场在“双循环”中的作用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来理解: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通过引入长款来推动企业研发的核心技术。帮助上下游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帮助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优化;从需求角度来看,资本市场需要充分发挥其理财功能,通过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同时,投资者的财富增值也可以促进消费,帮助经济发展。
为帮助中国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会议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大力弘扬大抗疫精神,加快构建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政策的准确性、量化和直接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支持。第二,更加突出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板块重点机构创新,增强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充分发挥全国创业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早盘、小盘和科技。第三,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机构开放,稳步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开放,以金融开放帮助稳定和提升国内外双循环格局。
李湛认为,证监会提出的三项任务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第一,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战场,比间接融资更适合支持轻资产和有前途的新经济企业的融资,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二,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核心技术的研发没有捷径可走,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势在必行。第三,资本市场的制度开放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便利跨境投融资活动、促进全球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金融共赢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资本市场的机构开放
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开放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安远对《证券日报》表示,从可行性来看,新冠肺炎肺炎爆发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当局大力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大规模流动性,各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从价格上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进入了零利率或负利率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资本渴望在寻求能够提供正回报的资本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尽管疫情仍能保持正增长的经济。
"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有四个要点."张安远表示,首先,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
其次,在当前形势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加快发展创新经济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在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大规模调动储蓄资产投资特定领域。在创新型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无疑应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加快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在制度层面的创新领域引入更多成熟资本市场的惯性做法,是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保持中外金融领域的密切联系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是逐利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外资来说,无论如何,不放弃一个能够提供正利率市场的动机,都有可能超越意识形态。
第四,在国际收支领域,在未来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居高不下的局面可能难以为继,外商直接投资(fdi)继续快速增长的局面也可能出现问题。为了保持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资本项下的证券投资可能需要不断流入,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标题:(评论)资本市场三方面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