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时讯】斜土路2567号往事

【时讯】斜土路2567号往事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1-01-26 12:25:16 阅读:

本篇文章4130字,读完约10分钟

叶永烈上海老底2005年6月24日,叶永烈在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门口留下照片,如果有人问:“《上海滩》杂志编辑部现在在哪里? ”。 我马上回答“斜土路2567号” “我为什么对这个地址这么了解? 那是因为我是那里的“老土地”(意味着上海话、老居民和老员工),在那里度过了18个春秋。 第一份工作是“审查电影”时间的逆流 我第一次来斜土路2567号是在1963年初秋 当时的斜土路不是现在的沥青道路,而是用花岗岩块铺的高低低的子弹指路,被称为“斜和土”——虽说斜土路本义是从斜桥到土山湾而得名的。 斜坡很长,很荒凉,道路两侧有很多工厂被涂了沥青的黑色竹篱笆围着,百货公司也没有脆弱的高楼 从烟囱里冒出了奇怪的气味气体,通过因生产“飞机品牌”染料而闻名的上海华元染料工厂,可以看到蓝底白字的“斜土路2567”的门牌 大门上,白底上挂着盈余的木牌,从上到下写着“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简称“上海科影工厂”或“科影工厂” 当时我23岁,刚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这家电影厂担任编辑 现在有《上海滩》杂志编辑部的美丽摩天大楼是新建成的。 那时,进入大门,右边有砖和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楼下分别有接待室、医务室、读书室,楼上有琴声不断飘扬的音乐小组。 左边是砖木结构的三层房间,青砖做的外墙镶着咖啡色的木窗 这三层楼是办公楼,底层楼是财务科 沿着红漆木楼梯上楼,是厂长室和生产调度科 再楼上有编辑室和翻译电影室 办公楼位于北和南,我的桌子在编辑室的窗户边,洒着阳光 来到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后,第一年是学徒期 工厂领导分配给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审查电影”。 “审查电影”是对工厂多年拍摄的所有电影进行审查 就这样,我有了全面理解上海科电影厂十年来拍摄的电影的机会。 现在想想,这第一课对我来说很合适。 什么是“审查”呢? 按照“上述”的指示,首先是审查与苏联有关的文案 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不得不删除电影中的“过时”画面和解说词 例如,画面的背景是毛泽东和赫鲁晓夫握手的照片。 这个镜头必须删除。 解说词上有“在苏联无私的援助下”,必须删除 歌颂苏联成果的电影,进入“停止发行”的范围……每天上班,我推着车,横穿斜土路,去南部电影复印件的仓库,收到很多装在圆形铁盒里的电影复印件。 上海科影厂南北分开 北部是斜土路2567号,南部是斜土路2570号,南北两部门隔着弹拨路相对立 南部的面积比北部大 片仓里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那一年,空调很少见,但胶卷库中安装了大型空调。 因为电影的复印件必须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电影院后面有动物园,拍摄科教电影所需的动物都养在这个动物园里 片库的旁边有一座两层楼的单身员工宿舍。 新来的我住在二楼的宿舍 我推着装满圆铁盒(电影复印件)的手推车,再次横穿斜土路,来到北部,来到办公楼北侧的两层楼。 那里楼下是标准放映室,第二放映室。 楼上是第三个放映室和幻灯片组 电影厂有大小放映室 南部的大放映室就像礼堂,可以容纳整个工厂的员工一起看电影 全厂的大会也在那里召开了 另外,免费招待电影制造商的“福利”员工的家人,欣赏新拍摄的故事电影,在大放映室也有 北部第二放映室可以坐20多人 放映那里的电影的声光条件最好,一般是审查摄影组拍摄的样品电影和工厂艺术委员会新完成的电影的地方 第三个放映室是最小的放映室,只坐了几体。 屏幕大约是现在的60英寸电视,屏幕是黄色的。 那里一般是解说员在导演的指导下练习电影解说的地方 工厂里男女解说员各一个 给电影配旁白的时候,哪个词适合哪个画面必须正确,说早也不行,所以上映一次电影,解说员在那里彩排一次,导演在满足要求之前继续在旁边订正,进入工作室录音。 这次,负责审查的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人,所以在小的第三放映室放映了电影。 我把电影的复印件搬到一盒地板上,交给放映员,坐在放映室的小桌子前。 桌子上有一盏带盖子的小灯,安静的灯只照亮桌子上 桌子上放着记录纸 看到电影有什么问题,马上记录下来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但一天之内没看过七八个小时的电影 进入电影工厂后,看电影不是消磨时间,而是工作或“业务学习” 整整两个多月,我每天闷在黑古隆冬的放映室里,看另一部电影,看了一遍工厂拍的所有电影,来了“电影总检查”! 审查电影时,必须集中注意力,眼睛要注意画面的细节部分,有无赫鲁晓夫照片,有无苏联国旗等。 耳朵必须仔细听每一句解说和台词,也要观察是否唱“苏联老太太”等。 发现问题后,随时记录,填写表格,提出解决意见,报告上海市电影局,报告文化部电影局……我没去过电影学院 这两个多月看电影等于给我上了生动的电影入门课 曾经看电影是“看热闹的人”,现在看电影是“看门人” 参加审查后,养成了写《电影须知》的习惯 每次看一部电影,请总是在《看电影的笔记本》上写下我的感想 这些看法与一般的电影评论不同,什么场景的蒙太奇组有新的意义,哪个电影的字幕设计好,哪个电影特技使用得好……1976年5月,担任导演的叶永烈在上海杂技场拍摄电影, 一进入南大门,右边就有两层楼,至今还保留着 楼下是食堂,楼上是“非”字形结构,中间是走廊,两边有小屋,是摄影组的办公室。 我在那里工作。 最初是让导演杜生华当场记住的。 当时上海科影工厂有很多资深导演,杜生华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山西榆次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了故事片《孩子的亲事》,1953年调到上海科电影厂 他是工厂里获奖最多的导演,被称为“科教电影厂庄则栋” 根据《十万个为什么》改编的《知识老人》是他执导的 每天早上,在工作室放下包后,我走进工作室准备 工作室在南部大门的左边。 那是一所又高又大又奇怪的房子 说那很高,至少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说它大,至少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我说奇怪是因为这么大的房子没有窗户 虽然有门,但人们只是从小门进出,“虽然设有门,但总是关闭” 这所房子的墙很厚,门也很厚,小门,门框周围有橡皮,门上写着“马上关门”。 这所奇怪的房子是电影拍摄专用的工作室 小屋里一根柱子也没有 那很大,是为了方便在里面做各种套。 没有窗户是为了不让太阳光进来。 门户是关闭的,墙很厚,是为了屏蔽外界的噪音。 工作室内的四方铺着吸音片,防止反响 与不远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三角地工作室相比,科影工厂的这个工作室虽然是小屋,但有着悠久而优秀的历史。 这个工作室最初是上海电影企业的老板随机建设的 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司徒慧敏等人在这里成立了上海电通电影企业(简称“电通企业”)。 1934年,电通企业租用了区无为的这家工作室,拍摄了早期的有声电影《桃李劫》 《桃李劫》取得巨大成功后,电通企业更加激烈,租了这个工作室继续拍摄第二部电影《风云儿童》。 但是,拍摄刚开始,新华电影企业张善瑛更贵,区无为地把这个工作室租给张善瑛拍摄了《红羊豪侠传》。 电通企业要搬迁到荆州路405号岭南中学,租用该校室内篮球室拍摄《风云之子》 电影企业的这个工作室后来租过多家电影企业。 1948年,清华电影企业在这里拍摄了电影《大团圆》 我幸运地在这个工作室工作 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工作室里只开了几盏灯。 到了拍摄的时候,山顶上有很多大的灯光,工作室里就像白天一样 1999年,叶永烈和老厂长洪林(右)一起拍摄洪林任命我为“内片”的拍摄领袖后,洪林被“解放”,作为“革命干部”加入了领导班子 印象深刻的是,1976年春末,洪林突然跟我说话,被任命为上海“内片”摄影组的领队兼导演。 这项任命,不仅出乎我的意料,同事们也感到吃惊 像我这样的“臭老九”,怎么能拍“内片”呢? 当时的所谓“内片”是一部机密性极高的电影 进入“内片”摄影组的所有身体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 接受任命时,我当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经过洪林的说明,我理解了这个“内片”是“中央直接提出的”,必须在期限内完成。 这些“内片”不是原子弹、导弹、卫星等秘密电影,而是面向中央领导拍摄的娱乐电影“文集内片” 当时对这种“内片”的要求是质量高,速度快,按时完成 任务出来后,必须在半个月到一周内完成电影——那是当时无法想象的速度! 之后,这些电影专门针对病重的毛泽东看,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分别成立了“文集内片”小组,所以发现当时提供的拍摄条件最好 工厂的经历比我深,比经验丰富的老导演多得多,洪林决定起用我36岁的青年导演 洪林认为,要如期完成《中央直接提交》的《文集内片》,必须选择“手脚快”年强的导演。 我在同行中总是有“快捷”的名声,不仅剧本写得快,电影拍摄也快 于是,在毛泽东重病的哪一天,我成了“忙碌的人”,召集编辑,自己写镜头剧本,自己的导演整天在工作室里做“泡沫”。 我还兼任领导,负责摄影组50多人的日常业务。 我应洪林的期待,从1976年5月初到9月9日毛泽东去世,短短4个多月就完成了9部舞台纪录片(一共12本复印件,每本可以放映30分钟)。 粉碎“四人组”后,我每年都成为工厂和市电影局的先进生产者。 因为我每年完成的电影总是导演中最多的 1979年,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洪林先生很高兴。 “今后我们工厂有两个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9年3月12日,文化部部长黄镇和中国科学协会副主席刘述周在北京主持仪式,给了我奖。 黄镇部长表示,今天宣读了文化部和全国科学协会上海科影工厂表彰叶永烈同志的决定。 目的是调动我们整个科学教育电影战线的广泛创造者、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者的革命积极性。 “1980年3月,我执导的社会教育电影《信号下》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洪林为我获奖感到高兴 1981年,我奉命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务委员会,从此离开了斜土路2567号 但是我怀念在那里度过的18个春秋。 路过那里时,经常忍不住进去,寻找当年的痕迹,想起难忘的往事。 1980年3月,叶永烈导演的《信号下》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本文来源于《上海滩》杂志年第九期:上海滩杂志公众号上海老底每天为桌子送上精彩的复印件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往日岁月记住上海老底的事情,写历史明志,打开未来的原题:《叶永烈:斜路》

标题:【时讯】斜土路2567号往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