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现场|“世界艾滋病日”:跨过红丝带艺术装置的“勇气之门”
本篇文章2225字,读完约6分钟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来自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的30名志愿者在上海闵行万象城广场向观众分发红丝带 戴红丝带是对艾滋病群体友好的方法之一,也表明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支持和希望 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广场上高高耸立的红丝带形状的“勇气之门”吗? 这个装置是根据有艾滋病认识的符号——红丝带制作的 然后在红丝带装置中间设置快门,勇敢地推开这扇门,迅速检测和理解自己有无艾滋病感染状况,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能性,控制艾滋病,为了共享健康生活 红丝带形状的“勇气之门”装置于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师艾伦为首的15位艺术家想成立一个名为“视觉艾滋病”的组织,以建立表达对艾滋病患者同情的视觉象征。 这条红丝带也从那一刻开始出现,现在已经成为对hiv和艾滋病认知的国际象征 这表示关心哪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活着,哪个患者死了,哪个受艾滋病影响的人。 它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全力支持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疫苗,支持因艾滋病而失去爱的人。 红丝带也成为希望的象征,象征着疫苗的研究和感染者治疗的成功,象征着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推动员活动现场,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推动员吕凉、尔冬强、陈燕华、程雷、倪琳分别分享了作为艾滋病推动员的认识 01日的推动员、上海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给澎湃发了信息,说:“作为001日的《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推动员》,我感到非常荣幸。” 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也是对我们的注意,不能忘记自己肩膀的负责和责任 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更多的人跨越“勇气之门”。 在“勇气之门”活动现场有名的摄影师尔冬强说:“我从去年开始做艾滋病防治推动员,到现在已经8年了。 作为摄影师,这几年我首先在海上航行。 无论是水手还是摄影师,活动范围的半径都很大,所以这个小组在艾滋病防治问题上应该重视。 此外,青年指挥、词曲作者金承志在上海市成为第六大艾滋病防治推动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丹丹为此颁发了卡片 他领导的彩虹合唱团唱着“张士超你昨天晚上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和“身体被挖出的感觉空”引爆了整个网络,现场唱着“彩虹”、“我喜欢”,用美妙的歌声让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爱 在艾滋病快速检查室打开“勇气之门”的活动仪式上,上海市卫建委赵丹丹副主任、闵行区卫计委杭文权主任、上海万象城辛亮总经理和上海艾滋病防治推动员共同打开了艾滋病快速检查室的“勇气之门”。 据说只要进入“勇气之门”迅速检测,15分钟后就能知道自己的hiv感染状态 很多观众也勇敢地走在“勇气之门”,在检查店的中兴兴趣中做了通俗易懂的艾滋病知识问答 员工还通过发行相关艾滋病普及资料,以义诊等形式向市民们传授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危害、艾滋病推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大家以更和平、更自然的心理状态传播艾滋病 活动主办者通过这次推广活动,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并清楚地认识到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递,比较有效地消除大众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并向大家正确地认识 ——提高阅读性、禁忌和过境者——艾滋病是如何改变美国现代艺术的1981年,艾滋病开始在美国蔓延,由于当时的医学水平没有给予力量,在美国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由于不知道病毒的由来和传达方法,80年代几乎没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人际关系活跃的纽约,瘟疫的爆发使很多艺术家和创造者在那里。 例如,活跃在纽约的艺术家基斯·哈林( keith haring ) 基斯·哈莱姆参加了抗艾运动,1990年2月32岁的哈莱姆死于艾滋病。 “无视=恐惧”1988年,涂鸦艺术家基思·哈莱姆发现自己患有艾滋病,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成立了基思·哈莱姆基金会,留下了一系列关于疾病的创作。 “无视=恐怖”“消灭艾滋病”“安全性”。 《现代贞操的遮羞布除外》1981年,伊萨尔·帕特金的绘画《现代贞操的遮羞布除外》被认为是最早的艾滋病艺术作品,帕特金在目睹了少数患者脸上出现的卡波西氏肉瘤后创作了这部作品。 这部抽象的作品使疱疹变成了红肿的斑点,在涂上令人不快的黄色画布的基础上令人瞠目结舌 艾滋病最初在男性同性恋社区爆发,西方极右派甚至认为它是“同性恋癌”和“恶魔”,媒体和政府也对此很忌讳 面对死亡的威胁,同性恋们应对这种空前的挑战 艺术社团中也有很多命题是同性恋者在某种程度上公开身份,对作品做出反应 当时的主流艺术圈不接受开放的艺术家,但创作始于地下艺术运动 帕特里克·安格斯,《我的心在跳舞》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安格斯( patrick angus )和摄影师艾伦·框架( allan frame )为首的15位艺术家设立了“视觉艾滋病”( visual aids )组织 抗艾运动成为艺术家主导的世界公共运动,产生了世界性的参加效果 每年12月1日举行的“没有艺术的一天”( day without art )、“沉默=死亡”( silence=death )等成为全球博物馆、画廊、艺术中心对应的全球艺术运动 “沉默=死亡”运动视觉符号在现在的艺术圈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机构开始举办与艾滋病相关的艺术家和主题性展览会,探讨性别、艾滋病、艺术的文化议题 (本文来自“艺术情报)(本文来自澎湃情报。 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时讯】现场|“世界艾滋病日”:跨过红丝带艺术装置的“勇气之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