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时讯】想回到80年代兜个马路,看看比今天还时髦的人儿

【时讯】想回到80年代兜个马路,看看比今天还时髦的人儿

来源:人民时评网作者:史承泽更新时间:2021-02-08 08:33:59 阅读:

本篇文章3999字,读完约10分钟

原始的多梦多梦的礼物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选择80年代。

永远回不去的时代,总是给你一点错觉。 平凡的生活也能健康地生活。

01

在旧专辑里让你吃惊的照片#

我偶然在豆瓣的话题上看到了这张照片。

图片来源:豆友kirash

照片上的女儿分别是kirash的母亲和阿姨,她们穿着当时最流行的裙子,笑容如花,如报美人。 看下面的评论,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40年前的照片。

结果在我们印象中的1980年,还没有摆脱蓝色灰色的束缚。

那一年,“庐山恋”旁空出生,女主在82分钟内换了43套衣服,并按上了“资产阶级生活习性”的标签。

穿牛仔裤拍电影海报的张瑜

02

牛仔裤撕裂的家庭价值观

夫人(祖父母)活到100岁,在80年代的上海很少见。

这个来自绍兴的老妇人,没有养生意识,就喜欢吃霉菌,喜欢腌,偶尔抽烟,喝老酒,我们把她的长寿秘诀总结成她慷慨的性格。

夫人出生在上世纪,说清朝人没过,老人不识字,裹过脚,但她的时尚审美有点不保守。

刮着80年代变化的春风,牛仔裤因引进的海外电视剧而闻名。 对年轻人来说,戴上蟾蜍,穿上牛仔裤的大小号,你是城里最美的孩子。

电影《中国合伙人》

知青刚回上海的孙子也跟着潮流,穿着用劳动布做的“牛仔裤”,90多岁的老太太眯起眼睛,夸耀孙子的样子很好。

没想到这一幕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穿秋裤只是代际摩擦,牛仔裤可以直接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 爷爷教政治。 看到这条“流动中的空气”的裤子,我想抄剪刀剪了裤子。

牛仔裤是当时天下大忌,象征资产阶级腐败的产物,是挑衅父权的最直接武器。 穿上前一秒,ta是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知识青年,后一秒,ta似乎成为了“思想不好”的社会青年。

我不知道这个家族冲突最后是怎么结束的,窃听的轶事最后总是语言不通。

牛仔裤的叛逆过去了,家族以前的遗传因子继承了孙子潜在的默契。 时隔数年,孙子也早早成为父亲,可能是长孙,或者是不协调的面子问题,也许是因为年轻的他很难为孩子的性别而卧床休息。

面对孙子的焦虑,有着朴素智慧的老祖母,只能大肆吹嘘,要生男孩,生女孩,同样地养育。

当时还没有“男生和女生都一样”的计生委话术。 在她的眼里,男孩和女孩真的没有区别,孙子和她一样可爱。

她的小女儿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程师(并不是说哥哥们不好,只是家道落后后,已经就业的兄弟们可以为妹妹学习了)。

这位引以为豪的孙子穿着牛仔裤帅气的老太太,其实一生都穿着带扣的中国式旗蛙。 作为活得通透的理解者,她从未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就像她有她的生活一样,你们有你们的选择。

03

“小气”上海人的“讲究”

“我妈妈笑了,突然翻箱倒柜,忙了,这一天打扫了很多废品,在房间里,一个大包,中式棉袄,锦织棉袄,衬衫,粉丝贡织棉袄,羊绒裤子,卡片裤子, 康总是笑,哈,说家家户户都一样。 "。

上海人的旧衣柜,在金宇澄纤细的笔法下,甚至能闻到樟子盒和樟子丸的味道。

电影《繁花》

《繁花》是一本很难读的书,人物的脸很模糊,所以看起来像蝴蝶咬了一口,泡过的响尾蛇掉了下来,很快就感兴趣了。 但是,马上翻开书章,独属上海蝴蝶的酥脆味道就融化在嘴里,飘荡着回顾岁月的感动。

过去的上海,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60年代,天津的亲戚来上海出差,回来前不禁感慨。 “上海的人都像大明星。 ”。

天津人有说相声的基因,语言之间有夸张,但对上海人外表的重视是不变的,即使生活条件有限(衣服要用布票交换),时尚还是贴了贴纸。

民国时期上海街的可乐广告

说到这里,也许还会被贴上“粉丝优越感”的标签,但这个城市确实有地理特征,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扇门上海无论白天黑夜都吸收了来自世界的潮流。 在白玫瑰理发店做“头脑清爽”,去国泰看好莱坞新上映的电影,在拐角的西餐厅喝咖啡……受西学东的影响,这里对异族文化很依恋。 物质受环境制约,但审美这种东西不太回头。

上海人对时尚的追求,与其说是排面,不如说是体面。

程乃珊写道:“即使在全国“蓝色大海”的时代,上海女性也是合体的蓝色,领口、袖口上带有小图案,像蝉翼一样薄的尼龙蕾丝,用牛皮纸卷成的长发波浪,风情依然有万种。”

虽然简单,但只要留一个洞,人总的来说就不想放弃对美的渴望。

只有上海才能发扬假领袖这一特殊年代的“智慧”。 戴上领子,也叫节约领子,只保存衬衫的领口部分,节约前后身和袖子,用两条带子遮住胳膊,露出毛衣的部分看起来像穿衬衫。

在贫穷的时代,有假领子,就能做很多衣服,可以说是上海人精明购物的代表。

在公共浴室里,脱掉上衣后,假领导的冷酸不可避免地变得不自然,但只要把它“藏起来”,就很体面了。 节约这笔钱的诀窍是众所周知的。 会心一笑,不要识破。

04

阿姨在缝纫机上为我“踩”的小时候

人生的第一理想,和崇高一点关系都没有,镶着玛丽斯的金边。

80年代的电视节目不多,新闻也比较晚闭塞,看到了很多海外时装表演。 于是3岁的我经常在床上模仿t舞台上的哪个人类香奈儿们一样走猫步。

在床上练习台步和定点的我

浪漫的幻想来自无知。 那时的天真完全不知道将来自己身高的迅速发展是有限的,每天都想穿漂亮的衣服,做头空空的猫步机器。 妈妈可能至今不知道,我够不到桌子高,趁她不在家,偷偷拿出高跟鞋,戴不上脚,就哭了。

两年后,我爬上墙放弃了模特的梦想,多年后,我嫉妒裴蓓,能被galliano拉着手,而不是被各模特拉着闭幕。

幸运的是,小时候的我还穿着很多独家限定版的衣服。 爱我的阿姨,为我做了流行的童装。

当时市面上的衣服风格是大人的少,孩子的少。 想打扮的是,从服装书中汲取灵感,用“上海服装裁剪新编”、“青年时尚风格100种”、“童装图案”……我最初的时尚启蒙不是在1988年引进内地的ELE,而是用阿姨平时看到的服装裁剪纸张

新年的仪式感是新衣服

和表哥同龄,阿姨给弟弟做大衣,我也能得到新衣服,有用同样的布料做两套过年穿的新衣服,伪装双胞胎的爱好。

阿姨的这些流行成果都归功于80年代家庭标配的缝纫机。 转动右手的车轴,随着有节奏的踏板的踩踏,针尖迅速出来,不仅“嘎吱嘎吱”的声音不会碍事,还会产生促进完成的兴奋。

那时人们对制作衣服的热情有多高呢? 上班前的半小时,阿姨也要踩缝纫机,给裙子镶花边,缝上原创的贴花,做自己喜欢的事,身体好像有用不完的能量。 把平面布换成漂亮的衣服,带来成就感,不亚于先进的个体称号。

脑子里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经过耐心纤细的一针一刀,变成了实体。

妈妈还给我的裙子上有乐福鞋

现在录像的神曲代替了缝纫机的声音,玩游戏代替了看电视上的牦牛种子,买的冲动让我们放弃了做衣服的喜悦。 甚至以前传到骨头上的长辈们也沉迷于指尖的乐趣。

消磨时间的形式随着时代而变化,为孩子准备的衣服和玩具也升级到学区室,但踩着自行车敲着叮当开心地上班的心情也永远不会回来。

从“丧文化”到“打工人”,玩梗的年轻人既累又拼命燃烧自己,放弃了理性光明的对未来的幻想。

05

害怕用皱纹照镜子的妈妈

我也喜欢打扮和拍照

说到妈妈,我们最初的反应很少在“时尚”中。 甚至连她们年龄的时尚都被我们嘲笑“多一条围巾多一件衣服”。

在记忆中,我妈妈永远是素颜状态,偶尔外出考虑涂口红向我借,你见过她唯一画眉毛还是她拍的婚纱照?

这样不在意外表的天然系女性,那一年也用半个月的工资买了全毛的布料做大衣,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手表。 现在,这可能被称为“被费用主义洗脑”,但在当时是罕见的。

这件几何图案的连衣裙有点emilio pucci的味道

我不能像现在这样用手指轻点。 打开ins,看看网上红店的更新就能知道一点流行。 当时在百货公司也找不到心仪的大衣,所以妈妈们基本上很少,买了很多。

当时,她们对时尚的追求依靠自发性,从杂志、电视、百货商店的橱窗、甚至路人那里得到灵感,买了几尺布料,去胡同门口的裁缝店和师傅的信息表达创造了什么风格? 现在生活方便,什么都有。 你随时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人们对服装不在乎。

朋友a的妈妈毛很好,毛衣是自己织的,裙子是自己做的,除了需要模具的鞋子以外,全身行头都可以自给自足。 看着黄色的旧照片,我不知道该说“时尚是轮回”还是“80年代也太流行了吧”。

左右滑动看越来越多的照片

朋友b的母亲菲菲更年轻,80年代的少女大多紧跟流行文化,《红色疑惑》、《排球女将》带来了流行服装的参考,《上海服装》、《世界之窗》杂志打开了她们的时尚视野,她们的好

华亭路的服装市场诞生于1984年,骚动中安静的小马路变得喧闹起来。 沿街站着的简易帐篷式摊位,本来就让不宽的路更加喧闹拥挤,但慕名而来的年轻青年挡不住,蝙蝠袖毛衣、尖角领衬衫等年代的爆款是华亭路带来的。

当时的个人用户业主们和现在网上的红色打版夹克没有区别,根据欧美、港台杂志的新型服装晚上坐火车进入广州,选择面料进行“设计”,几乎与国际潮流同步。 个人裁缝的风格也是华亭路的特色,有些店铺以“样式独创,仅此”的招牌吸引顾客。

新世界百货商店的橱窗。

这条小马路的繁荣于2000年闭幕,服装市场迁到襄阳南路,之后,这个曾经的流行时尚地标因假货盛行而关闭。 当然,即使活着,它也逃不出戏剧结束的命运。 喜欢买东西的阿姨妈妈们也学了网购。

现在站在那里的是巨大的iapm。 年轻人,襄阳路市场是什么? 华亭路又是什么由来?

这个文案脑子里温了将近五年,我得戒掉了。 为了写那本书读了几本书,最后读的书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有时不要冲动急于做。 前期的准备再多也没用,但心里没有当时那个闪烁的想法,只能捡起笔从头再来。 写完了,但是发现首尔,有权留下来纪念。 感谢周围的朋友们,发出照片,发送扫描仪,让记忆的片段最终与故事线相连。

读更多。

原题:“回到80年代,把道路放在口袋里,想看到比今天更时尚的人。”

阅读原文。

标题:【时讯】想回到80年代兜个马路,看看比今天还时髦的人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